简介
曾庙,宗圣庙,是历代祭祀孔子著名高足曾参的专庙。曾庙始建于周考王十五年(公元前426年),原名“忠孝祠”。坐落于山东省嘉祥县城南23公里的南武山南麓,是一处极具代表性的我国古代官式建筑群体。
曾庙位于嘉祥县南武山城南23公里处,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南武山南麓,占地面积29808平方米,是一处极具代表性的我国古代官式建筑群体,迄今保留了鲜明的明代建筑风格。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分正、左、右三路,共三进院落,重要建筑物有大门、戟门、育英门、咏归门、慎独门、宗圣殿、寝殿、莱芜侯祠、三省堂、斋宿所、万历碑亭、乾隆御碑亭等30余座,殿、庑、厅、堂70余楹。庙内碑碣林立,古柏参天,更显肃穆壮观。
曾庙,又称曾子庙、宗圣庙,是历代祭祀孔子著名高足曾参的专庙。曾庙始建于周考王十五年(公元前426年),原名“忠孝祠”。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重建后改称“宗圣庙”,重建后的曾庙当时仅有正殿、寝展、东西庑、戟门各三间。次年,又于庙右创建莱芜侯祠三间。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山东巡按金洪因庙制简陋,秦请扩修,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完工。明嘉靖、隆庆年间,曾庙两次毁于战火。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曾子六十二代孙五经博士曾承业秦请重修,当年九月动工,年底竣工。这次重修,奠定了曾子庙布局和规模。清顺治、康熙、乾隆、光绪等年间多次进行修缮。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曾庙的保护,成立了保护机构,增加了看管人员。1956年和1964年,省政府两次拨款15万元维修曾庙。1981年,省政府拨款12万元,整修了曾庙围墙和曾庙现存建筑物的门窗,修复了慎独门和景圣门。1985年,省政府拨款17万元,修缮了宗圣殿。2000年,曾宪梓先生为宗圣殿题写了匾额。复原后的宗圣殿匾高1.5米,宽1米,浮雕龙边,曾宪梓先生题写的“宗圣殿”三个楷书大字,笔力雄劲,通体贴金,更增加了大殿的威严。2002年,嘉祥县人民政府修通了至曾庙、曾林专用公路。
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