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位于浙江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呈狭长形,南北最长处为8.6里,东西最宽外3.5公里。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最高处佛顶山,海拔约300米。东达日本,北接登莱,南亘瓯闽,西通吴会,是中国的东大门。
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僧慧锷自五台山请观音像归国,途经普陀山被大风所阻,于紫竹林结茅留居,建不肯去观音院。历朝相继在此兴建寺院,以供奉观音菩萨为主。普陀山也就成为中国四大佛教道场之一。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杭州湾南缘、舟山群岛东部海域,处北纬29°58′3~30°02′3,东经122°21′6~122°24′9。西南距沈家门渔港6.5公里,南距朱家尖岛2.5公里,东濒瀚海。行政区由普陀山、洛迦山、南山、小山洞、豁沙山、小洛迦山等小岛组成,隶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风景名胜区菱形,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面积12.5平方公里,岸线长30公里。中部佛顶山最高,海拔288.2米,向四面延伸,西为茶山,北为伏龙山,东为青鼓垒山,东南为锦屏山、莲台山、白华山,西南为梅岑山,主峰均在100至200米间,连绵起伏,如遨游东海之蛟龙,昂首欲腾。
洛迦山西距普陀山5.3公里,呈锐长三角形,南北长约1.05公里,东西宽0.6公里,面积0.36平方公里。岸线长3公里,海拔97.1米。从普陀山远望如一尊海上卧佛。
观音在古天竺就称南海观音,相传是因为:一、观音出在古天竺(今印度),而古天竺属南亚,加上观音所在的补怛洛迦山在南海,故称南海观音;二、南海与南无相似。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的《观音大士赞》曰:“南海海深幽绝处,碧绀嵯峨连水府,号名七宝洛迦山,自在观音于彼住。”王勃卒于676年,就算此《赞》作于676年,亦比不肯去观音到普陀山早187年。可见,不是因为有了南海普陀山才称南海观音的,恰好相反,是因为南海观音,才把普陀山改称为南海普陀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