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会稽山,原称茅山、亩山,位于浙江绍兴北部平原南部,跨越柯桥区、越城区、诸暨市、新昌县、嵊州市、上虞区等地,主峰在嵊州市西北。会稽山占地5平方公里,以大禹陵、百鸟乐园、香炉峰、大香林等景区为主要景观。会稽山文化积淀深厚。景区内有大禹陵,炉峰禅寺等名胜古迹,最高峰为香炉峰。1998年始,投资两亿多元人民币,相继建成了国内鸟类饲养品种和数量最多的百鸟乐园及水中树景、九龙坛、祭禹广场等景点,景区达到了5平方公里,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守陵村、宛委山阳明洞天于2005年陆续推出。
“炉峰禅寺”:重建于1993年,占地1.5万平方米,有山门、九龙壁、放牛池、钟鼓楼、人工殿、左右两侧配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佛堂)、客堂院等11处建筑,主建筑大雄宝殿9开间,高10余米,建筑雄伟,气势不凡。由香炉峰北侧石阶便进入宛委山景区。宛委山景区内重峦叠嶂,其主峰从谷底平地拔 起,直冲霄汉,恰似天柱壁立,十分壮观,因此称为天柱峰。景区内的古迹相当丰富。“阳明洞天”,又称“会稽山洞”,虽名为洞,实为一群山回抱的山谷。相传黄帝曾建侯神馆于此,后被道教列为36小洞中的第10洞天。“禹穴”,也就是“阳明洞”。相传大禹在这里得黄帝“金简玉字书”,识山河体势,穷百川之理,终于治平洪水,治水完毕,大禹将书藏于洞中,仅有一线缝隙。自司马迁“上会稽,探禹穴”以后,来此寻访禹穴,甚至隐居的名人不少。禹穴旁,明代著名学者王守仁曾结庐读书,潜心研究心学,终成一代哲学大师,成为明、清以至民国时期的统治思想,并远播日本、朝鲜等国,推动了邻国革新。
越中道教圣地龙瑞宫曾是越中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道观。唐神龙元年置怀仙馆,开元二年改称龙瑞宫。现存有其遗址,其间的巨石是“飞来石”,石顶不规则,南侧内收如削,高4米,平宽9.8米。世传此石从安息飞来,上有索痕三条。后来因晋葛仙翁炼丹于此,又称“葛仙炼丹岩”,上有唐宋以来题记近30帧,其中《龙瑞宫记》一篇详细叙述了龙瑞宫的历史沿革和界止,全文字迹尚清晰可辨,系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贺知章的手迹,相当珍贵。据史籍记载,飞来石下有“葛仙翁丹片”,传为葛玄求仙炼丹于此,原井“人如盆盂,其深尺许,清泉湛然”。若从此处朝东北侧望,有一天然大佛,占称弥勒岩,今称阳明大佛,大佛呈吉祥坐状,头顶高达275.6米,佛像连底座高达百米以上,双膝间约70米,坐西朝东。远远望去,头身比例十分协调,真可谓天成胜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