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法门寺文化景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千米,西距宝鸡市90千米。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至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2009年5月9日,法门寺文化景区建成对外开放。
法门寺文化景区,占地1300亩,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雕塑组成。
2014年10月11日,经中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严格评审,宝鸡市法门寺佛文化景区荣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
为了科学开发佛教景区,保护文化旅游资源,将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璀璨文明介绍给往来游客,2006年5月,法门寺作为南北朝至清朝的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主持设计,依托法门古寺而建,占地1300余亩的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开工建设。
法门寺文化景区项目总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分为东区佛文化展示区与西区综合服务区两大板块,整体区域规划依托佛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为发展基础。佛文化展示区,以佛家千年传承之佛、法、僧“三宝”为总纲,依历史地位而据,融天、地、人为体,将佛、法、僧三区成“品”字形布局。安奉佛祖真身指骨舍利的合十舍利塔,塔高148米,庄严肃穆、气势恢宏,供奉着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供僧俗四众瞻礼朝拜的10万人广场象征着和谐安康、国泰民安的旷古盛世。以当代法门学研究和科技发展成果为基础的法区,全面展现世界佛教两千五百年、中国佛教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及唐代地宫珍宝之精华;以大唐法门寺瑰琳宫二十四院为蓝本的僧区,再现唐代法门寺的壮丽景观。
法门寺文化景区不仅对维护国家文化、文物安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研究、科学研究、创作借鉴和观摩鉴赏,发挥其社会价值具有深刻意义。也将为弘扬佛文化的优秀精神和普世价值,为中国的和谐文化培育、精神文明建设、道德情操提升、情感情绪引导提供精神资源和历史借鉴,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重要的贡献,也将成为促进国际文化交往与交流的渠道和平台。